DB50∕T 1678-2024 水紫树栽培技术规程(重庆市)
ID: |
C59D7B57E80E4BF58E003C15F4722D1F |
文件大小(MB): |
0.25 |
页数: |
8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10/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CCS B 60,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T 1678—2024,水紫树栽培技术规程,2024 -10 - 08 发布2024-11- 08 实施,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0/T 1678—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正春、陈桂芳、田艳、张国豪、蒋海艳、周小舟、薛沛沛、辛静、刘志红,DB50/T 1678—2024,1,水紫树栽培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紫树的播种育苗、造林、抚育管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水紫树的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3 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LY/T 1880 木本植物种子催芽技术,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紫树Nyssa aquatica,蓝果树科(Nyssaceae)蓝果树属(Nyssa),落叶乔木。原产美国,适应性强,极耐水湿,能长期,在水涝条件下生长,适宜在低洼地、河岸等地造林,4 播种育苗,4.1 苗床选择,选择沙床或透气性较好、浇水方便、排水良好、便于管理的土壤,4.2 苗床准备,4.2.1 整地要求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地平土碎。在秋季或翌年早春,先将苗圃地进行一,次翻耕,然后作床,床高出地面20 cm,床面宽120 cm,床间留30 cm~50 cm 宽的步道,挖好排水沟,4.2.2 苗床使用前15 d,用3% 甲霜恶霉灵水剂300 倍~500 倍液等充分喷洒床面,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5 d~8 d,揭去薄膜后3 d~5 d 即可使用,4.3 催芽,DB50/T 1678—2024,2,4.3.1 温水浸种,外壳开裂的种子数量较多时,选择温水浸种。用50 ℃温水浸泡48 h,每隔12 h 更换温水,4.3.2 变温层积,外壳开裂的种子数量较少时,选择变温层积处理,具体方法:先用50 ℃温水浸泡36 h,浸泡完成后将种子与沙按照2:1 比例混合,混合后的种子放,入培养箱中变温处理,5 ℃ 12 h,15 ℃ 12 h,处理时间20 d。每2 d 翻动1 遍种子,处理过程中保持沙,的含水量在60%左右,4.3.3 酸蚀,种子外壳基本没有开裂,选择稀硫酸溶液处理。具体方法:将种子倒入20% 稀硫酸溶液中,浸泡,1 h,用清水连续冲洗30 min,再用50 ℃ 温水浸泡48 h,4.4 播种时间,春季日平均气温在15 ℃左右,4.5 播种方法,种子催芽完成后,均匀点播于苗床中,株距8 cm~10 cm,行距15 cm~20 cm,每穴1 粒。播种完成,后,用沙或土壤覆盖,覆土厚度为种子的1 cm~2 cm,将苗床浇透水,用竹质或铁质材料制作拱棚,覆,盖塑料薄膜,4.6 苗期管理,4.6.1 浇水管理,浇水次数随气候和水分条件而定,选择在早上或晚上浇水,4.6.2 通风、遮荫管理,幼苗出土后,早上掀开塑料薄膜两端通风、透气,随着温度上升,逐步撤掉塑料薄膜,搭遮阳网遮,荫,4.6.3 幼苗移植,苗木在第二年秋季停止生长或第三年早春萌动前移植,移植株行距为1 m×1 m。幼苗移植时,应,分级栽植,根不干、不窝、栽正、踏实,苗木移植后搭设遮荫网并及时浇水,4.6.4 施肥,DB50/T 1678—2024,3,移植的幼苗生长稳定后进行施肥,施肥量根据幼苗生长和土壤肥力而定,参照GB/T 6001 执行,4.6.5 除草,幼苗每月人工除草2 次,选择在地面湿润时将杂草连根拔除,不使用除草剂,4.6.6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时,参照GB/T 6001 执行,5 苗木出圃,苗木移植1 a后出圃造林,6 造林,6.1 造林适宜区,可在重庆宜林地造林,也可在低洼地、水边及消落带等区域造林,6.2 造林时间,在秋季落叶后至翌年春季新芽萌动前造林。在低洼地、水边及消落带等区域造林时,待3-4 月水,位下降后进行,6.3 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方式,参照GB/T 15776 执行,在低洼地、水边及消落带等区域造林时,在水位下降后及时整地,穴径和深度均在30 cm 以上,整,地时尽可能保留消落带的原有植被,6.4 基肥,采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栽植前结合整地施于穴底,每穴1 kg~3 kg,6.5 造林方法,采用植苗法造林,参照GB/T 15776 执行。株行距3 m×3 m,或3 m×4 m,6.6 抚育管护,6.6.1 浇水,DB50/T 1678—2024,4,宜林地造林仅需栽植后浇足定根水。在消落带水位下降后,应对上年造林的水紫树进行水分管理,3 d ~ 5 d 浇水1 次,6.6.2 补植,苗木未成活或死亡时,在下一栽植季节及时补植,6.6.3 除草、扶正,——割去苗木周边1 m 以内的杂灌杂草和藤蔓。采用化学药剂除草的,参照GB/T 15783 执行,——消落带造林时,种植后3 a 内,应人工除草,将苗木周围1 m 以内的杂草割除,不使用除草剂,——对裸露的根系进行培土和倒伏的苗木扶正,6.6.4 ……
……